8月27日午后,被稱為“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股價超越貴州茅臺,最高報1464.98元/股成為新“股王”。截至8月27日收盤,寒武紀股價1372.10元,距離貴州茅臺的1448.00元僅差75.90元。
8月27日盤中股價
8月26日晚,寒武紀交出了一份堪稱“炸裂”的半年報。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凈利潤10.3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此外,利潤總額、扣非凈利潤均實現同比扭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9.11億元,去年同期為負。
來源:寒武紀2025年半年度報告
寒武紀是國內頭部的AI芯片公司,主營業務為應用于各類云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隨著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密集發布,推高AI算力需求,寒武紀作為AI芯片商直接受益,被寄予中國版“英偉達”的厚望,這也是寒武紀股價飆升的最核心邏輯。
業績爆發:AI算力需求是核心驅動力
寒武紀近期日K線圖
寒武紀在財報中明確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源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公司與大模型、互聯網等領域頭部企業的技術合作不斷深化,推動產品規模化落地。寒武紀毛利率保持在55.93%的較高水平,展現出良好的盈利質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上年同期的-6.31億元轉為正流入9.11億元,表明銷售回款情況良好,業務運營進入健康正向循環。
寒武紀的業績爆發恰逢國產AI芯片替代進程加速的關鍵時點。7與31日英偉達的“中國特供版”H20芯片被爆存在的漏洞和后門安全風險,加劇了中國市場對使用國外AI算力芯片的安全擔憂;8月21日DeepSeek旗下最新大模型DeepSeek-V3.1宣布適配寒武紀等國產芯片,直接刺激了市場對國產算力芯片的需求預期。
股價飆升,股東身家飆升
隨著股價飆升,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是這場造富盛宴的核心受益者,這位1985年出生的理工男被稱為“天才少年”,16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5歲在中國科大計算機學院拿到博士學位,隨后又轉入中科院計算所擔任研究員。
2016年3月15日,陳天石創立寒武紀,直接持有寒武紀1.19億股,通過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公司持有寒武紀3064萬股,合計擁有公司35.90%的表決權。如果以8月26日寒武紀5560億元的市值計算,陳天石的身價已經高達1996億元。
芯片之爭:沒有硝煙的戰爭,資本追捧的戰略高地
芯片被喻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其重要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一顆小小的芯片,承載著數據存儲、計算處理、信號轉換等核心功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石。
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對高端芯片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在AI大模型競賽白熱化的當下,算力芯片已成為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資本市場早已嗅到這一趨勢。2023年以來,半導體板塊獲資金持續追捧,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成立,注冊資本高達3440億元。2019年,科創板的設立為寒武紀等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使其能夠承受芯片研發所需的巨額投入和長周期。
寒武紀作為國內AI芯片的先行者,自然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公募基金、券商資管、險資等機構投資者紛紛布局,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機構云集。市場對寒武紀的追捧,實質上是對中國AI芯片產業未來的集體看好。
市場變革:A股的天下已經是科技股
寒武紀挑戰茅臺“股王”地位的現象,背后是A股市場投資邏輯的深刻變革。曾幾何時,A股市值前列幾乎被金融、地產、白酒等傳統行業壟斷。如今,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
寧德時代、工業富聯、中芯國際等科技公司強勢擠入A股市值前二十。科創板開板六年多來,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公司總數達到589家,總市值近9萬億元。科技板塊已成為A股市場中流砥柱,改變了傳統行業主導的市場結構。
市場資金正從傳統消費板塊向科技成長板塊遷移。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對電子、計算機、通信等行業的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而對食品飲料等傳統消費行業的配置則持續下降。這一變化反映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轉型的預期——科技創新正在取代傳統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變天了,茅臺股價被挑戰具有象征意義:一個依靠品牌溢價和消費升級的時代正在讓位于一個依靠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時代。A股“股王”之爭,實則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縮影,是中國經濟正在從傳統消費模式向科技創新驅動的重要轉變。“芯片茅”登基A股就在不久的將來!